狗狗细小会传染给羊吗?
狗的细小病毒有A、B两种不同的病毒,羊能感染是B病毒而狗感染的是A病毒,所以不会传染给羊的, 病毒寄生于分叶核中性白细胞中,通过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周身传播。随后在肠黏膜淋巴结中增殖,使肠壁变薄和出血。
发病机制:
病犬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病犬在被感染后2—5天的粪便中排出大量含毒颗粒等)接触到本病毒后,病毒进入犬体(常是经过被黏膜的伤口)后,数小时内就进入局部淋巴结,在那里经过短暂的繁殖后进入血液,并由此向肠和骨髓等处扩散。在进入肠和骨髓等处后繁殖更为剧烈,并使肠壁变薄、出血,及影响骨髓中白细胞的生成。
主要症状:
临床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免疫状态和并发的感染有关。严重的病例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病初表现的症状有嗜睡、不愿活动、无食欲和情绪显得烦躁不安。随后出现呕吐和腹泻,腹泻初期粪便为黄色,后变为具有恶臭味的血液粪便。频繁呕吐和腹泻导致严重脱水,且皮肤和结合膜苍白,脉搏微弱。在出现呕吐和腹泻期间,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体温由上升高达40.5度到下降。当犬出现高度脱水时,则出现神经症状,临床表现为肌麻痹,犬呈木板状僵直,并因继发中毒或直接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在50—80%左右。
一般病犬在3—7日龄开始恢复,食欲好转。如无并发症,则在7—10天基本痊愈。如继发细菌性感染,则恢复期延长。部分犬在长时间拉稀后小肠的肠黏膜增生,导致肠腔变窄,在康复后期出现间歇性的慢性肠阻塞。
临床意义:
犬细小病毒是犬比较常见的并且是较难根治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流行,且经常造成较大的危害,对幼犬(6月龄以内)特别是断乳后2—4月龄的犬威胁最大,死亡率很高。犬的年龄、免疫状态和并发的感染对于本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进展情况有决定性作用。临床症状表现的年龄较小,免疫状态较低,及并发有其他感染时,病情则较严重,疾病进展较快。本病危害性很大,常造成犬群中的一些幼犬相继发病和死亡。在发病期间,犬的生长发育减缓,成年犬受感染后多数能够很快渡过,少数也可能死亡,病犬痊愈后的较长时间内生长发育也将受到影响。